外观观察法
颜色变化:正常情况下,冷却塔循环水应该是清澈透明或者略带浅蓝色(如果添加了水处理药剂)。如果发现水的颜色变得浑浊、发黄、发绿或者出现其他异常颜色,这可能是水质恶化的信号。例如,水变成绿色很可能是藻类大量繁殖导致的,藻类会在水中形成悬浮颗粒,影响水质。
悬浮物和沉淀物:仔细观察水中是否有悬浮物,如泥沙、铁锈颗粒、微生物残骸等。同时,检查冷却塔底部是否有明显的沉淀物堆积。这些悬浮物和沉淀物会增加水的浊度,影响热交换效率,并且可能导致管道和设备的堵塞。如果在冷却塔底部看到一层厚厚的泥沙或者水垢,说明水质已经较差,需要考虑更换。
化学检测指标
酸碱度(pH 值):pH 值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。一般来说,冷却塔循环水的 pH 值应保持在 6.5 - 9.0 之间。如果 pH 值低于 6.5,水可能呈酸性,会对冷却塔的金属部件(如管道、水泵等)产生腐蚀作用;如果 pH 值高于 9.0,水呈碱性,可能会导致水垢的形成。当 pH 值超出这个正常范围并且通过加酸或加碱调节难以恢复时,就需要考虑更换水质。
硬度:水中钙、镁离子的含量决定了水的硬度。硬度较高的水在冷却塔运行过程中容易形成水垢,影响热交换效率。通常可以使用硬度测试盒或者专业的水质硬度测试仪来检测。如果总硬度超过一定限度(如以碳酸钙计大于 500mg/L),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水垢问题,更换水质可能是必要的措施。
电导率:电导率反映了水中溶解盐类的多少。较高的电导率意味着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和盐分。一般来说,冷却塔循环水的电导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例如不超过 1500μS/cm。当电导率过高时,说明水中杂质较多,容易引起腐蚀和结垢问题,此时需要考虑换水。
溶解氧和余氯: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加速金属的腐蚀,而余氯则是用于抑制水中微生物生长的。如果水中溶解氧持续偏高(如大于 10mg/L),同时余氯含量过低(如小于 0.2mg/L),微生物容易滋生,导致水质恶化,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关注水质是否需要更换。
微生物检测
细菌和藻类计数:使用专业的微生物检测方法,如培养皿法或者快速检测试剂盒,对水中的细菌和藻类数量进行检测。如果水中细菌数超过一定标准(如每毫升水中细菌菌落数大于 1000CFU),或者藻类大量繁殖,会形成生物粘泥,堵塞填料和管道,降低冷却效率,此时应考虑更换水质并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。
生物粘泥检查:直接观察冷却塔内部部件(如填料、管道内壁等)是否有生物粘泥附着。生物粘泥是微生物、藻类及其分泌物和水中杂质的混合物,它会降低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,影响热交换效果。如果发现有较多的生物粘泥,说明水质已经受到微生物污染,需要更换。
设备运行状况反馈
冷却效率下降:如果冷却塔的冷却效率明显下降,在排除了风机故障、填料堵塞等原因后,水质问题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例如,当水中的水垢、微生物粘泥等在热交换表面大量积累时,会阻碍热量的传递,导致进出水温差变小,此时需要考虑更换水质以恢复冷却效率。
设备腐蚀和堵塞情况:检查冷却塔的金属部件(如管道、水泵、阀门等)是否出现腐蚀迹象,如生锈、点蚀等;同时检查管道是否有堵塞现象。水质不良是导致设备腐蚀和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如果发现设备腐蚀和堵塞情况严重,在维修设备的同时,也需要考虑更换水质来防止问题再次出现。
责任编辑:广东良一制冷设备有限公司
版权所有:http://www.gdliangyi.com/(广东良一制冷设备有限公司)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