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的由来
春节(新春,过年),农历新年,传统上的“年节”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。春节节期一般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(元宵节)。其活动均以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祭神祭祖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,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似、理想愿望、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,而且也是祈福、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。
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,守岁之俗由来已久,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。晋朝周处所著的《风土记》中说: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唱送,称“馈岁”长幼聚欢,祝颂完备,称“分岁”;终岁不眠,以待天明,称"守岁"。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股为夜半时分。
"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天”,除夕之夜,全家团聚在一起,吃过年夜饭,点起脂烛或油灯,围坐炉旁闲聊,等辞旧迎新的时刻,通宵守夜,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,期待着新的一年吉样如意!